第一个5万亿城市,呼之欲出

2022-07-15

北京又给自己定了一个目标。 北京市第十三次党代会报告提到了今后五年的奋斗目标,其中提出,经济总量突破5万亿大关,人均地区生产总值、全员劳动生产率保持全国领先。 其中,“经济总量突破5万亿大关”格外引人注目,因为这是北京在去年经济总量突破4万亿之后,再次朝着更高的目标奋进。 同时也意味着,未来五年北京不仅将引领国内城市的发展,也将在国际顶级城市竞争中进一步争先进位。 对北京来说,“5万亿之城”意义非凡。 1 5万亿意味着什么? 过去五年,北京实现了经济总量从2.8万亿元到4万亿元的历史性跨越,连续迈上两个万亿台阶。 2021年北京GDP为40269.6亿元。未来五年北京突破5万亿元,意味着未来五年里,每年GDP增速至少要达到4.5%左右。从目前的增速来看,北京具备良好的发展基础。 今年一季度,北京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9413.4亿元,首次一季度GDP超过9000亿元,按不变价格计算,同比增长4.8%,高于2020年和2021年两年平均增速0.1个百分点。 北京一季度4.8%的增速,在国内经济总量排名前四的城市中位居第一,也是前四个城市中唯一一个增速达到全国平均水平的城市。 那么,“5万亿之城”对北京意味着什么? 从国内城市发展格局上看,北京将成为万亿城市发展的标杆。 目前,国内城市的发展已经进入“万亿”时代。去年,我国共有24座城市跻身万亿城市行列。 其中,北京和上海GDP双双突破4万亿大关,成为国内仅有的两座“4万亿之城”,经济总量上领跑国内其他城市。在北京和上海身后,深圳迈上3万亿,广州以2.8万亿元紧随其后。 未来,北京的经济总量突破5万亿,在国际城市能级上,北京在全球顶级城市中的位次有望进一步前移,成为全球中心城市。 由于世界各个国家的行政区划方式不同,对城市的定义和统计范围也不同,目前没有对世界各城市2021年进行权威GDP排名。但是参照全球城市创意和科技创新指数对2020年世界各大主要城市的排名来看,排在北京前面的有纽约、东京、洛杉矶、伦敦和上海。 可以说,当前北京已经稳稳跻身世界级城市前列,未来在较高的经济增长速度带动下,北京也有望引领世界城市的发展。 在经济体发展成熟度上,北京的经济发展水平将超过很多发达经济体。 相关学者曾指出,全球中心城市是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中心,是引领世界经济向前的“火车头”,这是发展的共识。 从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今年4月公布的2021年主要经济体经济总量数据来看,排在第24位的瑞典,2021年的经济规模达到6270.77亿美元,比利时紧随其后,约为6000亿美元。按照去年平均汇率计算,北京40269.6亿元的经济总量约等于6243亿美元,接近瑞典,超过比利时。 结合当前其他国家略显疲软的经济发展情况来看,北京较高的经济增长速度,未来也有望超过更多的中等发达经济体。 更为重要的是,经济总量突破5万亿,对于每一个北京市民来说,获得感将更强。 从人均GDP来看,《2017—2021年北京经济社会发展综述》数据显示,北京人均GDP在2017年突破2万美元,2021年超过2.8万美元,继续居各(省、区)市首位。《北京市国土空间近期规划(2021年—2025年)》提出,到2025年常住人口控制在2300万人以内。如果按照未来五年北京常住人口规模一直控制在2300万左右,届时北京的人均GDP将接近3.4万美元。这也与世界银行公布的2020年欧盟国家人均GDP3.4万美元接近。 在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方面,北京市统计局数据显示,2017年,全市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62406元;到2021年,这一数字已经增长到81518元,增长超过30%。过去5年,北京居民收入增长基本与经济增长同速,如果经济总量突破5万亿,五年后北京的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有望突破10万元大关。 2 强劲的产业支撑 经济的增长离不开主导产业的支撑。 北京市第十三次党代会报告也明确提出,“促进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融合发展,再培育几个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万亿级产业集群。” 根据北京日报此前报道,北京目前已经培育形成了新一代信息技术、科技服务业两个万亿级以及人工智能、医药健康、智能装备、节能环保4个千亿级产业集群。 北京提出再培育几个万亿级产业集群的背后,是新兴产业活力竞相迸发。 以战略性新兴产业为例,北京市统计局的数据显示,2021年,北京战略性新兴产业实现增加值9961.6亿元,按现价计算,增长14.0%;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为24.7%,比上年提高0.4个百分点。 值得关注的是,据北京日报报道,在2020年,北京高精尖产业就实现增加值9885.8亿元,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达27.4%;高技术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较2015年分别增长56.9%和58.5%,占全市工业比重达27.7%和34.6%。 如何培育万亿级产业集群?新京智库梳理发现,此前北京已经给出一茬接一茬的产业支持政策,涉及准入、财税、金融、土地、人才、科技、数据、协同、监管9个方面。 需要指出的是,此次党代会在提出打造万亿级产业集群前面还多了“具有全球竞争力”限定词。 这也就意味着,北京的产业集群未来将会承担更大责任,尤其是在关键领域代表中国参与全球产业竞争。 在今年的北京市政府工作报告中就曾提出,进一步做强新一代信息技术、医药健康“双引擎”,推动集成电路、人工智能、通信等领域“卡脖子”技术实现新突破。 除了高精尖产业,此次党代会还提出了新的产业布局,即围绕光电子、生命科学、低碳技术等领域前瞻布局未来产业。 拿光电子产业来说,相关预测曾指出,到2024年光电子行业市场规模将突破万亿,达到10781亿元。 北京在光电子领域更是实力雄厚。北京新材料发展中心杨晓丽等曾撰文指出,北京在光电子领域汇聚全国顶尖的科技资源,已积累了深厚的技术储备。2014年—2019年,北京在光电子领域获国家奖共计15项,占全国(40项)总数的将近40%。在光通信、光传感材料与器件研发方面更是处于国际领先地位。 可以预见的是,未来五年,在光电子、生命科学、低碳技术等方面,北京将会形成新的产业业态,也将为经济总量突破5万亿注入更加强劲的动能。 除了这些,也应该看到,顶级城市竞争,不仅是GDP的竞争,更是科技创新能力的竞争。 在科技研发强度方面,北京也超过了纽约等城市。根据北京市科委、中关村管委会此前披露的数据显示,2021年,北京市研发经费投入强度保持在6%左右,超过纽约等国际知名创新城市。此前,北京市已经持续多年在研发投入强度上引领全国。 《2021年全球创新指数报告》显示,北京在全球科技城市集群中排名第3,较上年上升1位。   3 含金量十足 未来的“5万亿之城”,含金量也将是十足。 北京市第十三次党代会报告也指出,未来五年北京市经济发展质量要显著提升。 其中,“五子联动”成局成势是北京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所在。2021年,北京提出“五子联动”,即“国际科创中心建设、两区建设、全球数字经济标杆城市建设、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创造新需求、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为牛鼻子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五大举措联动推进。 一年多来,北京“五子联动”发展已经取得了显著成效。以数字经济发展为例,北京市统计局的数据显示,北京数字经济增加值规模达到1.6万亿元,实现全国领先,按现价计算,比上年增长13.1%,占全市GDP比重为40.4%。其中,核心产业实现增加值8918.1亿元,增长16.4%,占全市GDP的比重达到22.1%。 据相关媒体的披露,近年来,以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术向实体经济加速渗透,对经济增长和产业升级的拉动作用不断增强。2021年,北京数字化效率提升增加值达7333.8亿元,增长9.3%。 除了数字经济,绿色低碳经济也是一大亮点。 以2020年为例,相关数据显示,北京重点碳排放单位共843家,100%完成履约,碳排放配额成交538万吨,交易额达到2.74亿元,成交价格保持增长趋势。截至2020年末,北京市绿色信贷规模超过1.2万亿元,居全国首位。 毫无疑问,在“减量发展”的同时,提高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率就显得尤为重要,此次党代会报告还明确提出了“全员劳动生产率保持全国领先”。 公开资料显示,全员劳动生产率是指一个地区所有从业者在一定时期内创造的劳动成果与其相适应的劳动消耗量的比值,衡量劳动力要素的投入产出效率。该比值越高,说明每个从业者的劳动对GDP增长的贡献越大,其劳动的含金量也就越高。 有观点认为,提高全员劳动生产率,是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可以认为是衡量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具体指标。 新京智库注意到,早在2018年北京市第十五届人大一次会议上,社会劳动生产率就被列入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目标之一。 此次党代会报告再次将全员劳动生产率作为发展的关键指标,无疑体现了北京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决心。 就像新京智库此前文章指出的那样,提高全员劳动生产率对北京发展目标“升级”的重要意义不言而喻,这意味着从依赖“量”的优势转变为依赖“质”的优势。本质上,这也是对未来经济发展动力源头的提前准备和积极预判。 其实,普通人的幸福感与一座城市的活力和发展密不可分。在迈向5万亿新征程中,广大市民的获得感也将更强。从这点来看,未来,一个含金量十足的“5万亿之城”非常值得期待。

洗涤用品与洗涤科普知识(五):选对洗衣液,节省半小时!什么样的洗衣液适合快洗模式?

2022-06-29

编者按:为了让广大消费者科学认知和理性选择洗涤用品,促进洗涤用品行业品牌升级和消费升级,促进行业高质量发展,中国洗涤用品工业协会将于2022年上半年在微信公众号和网站陆续进行“洗涤用品与洗涤科普知识”系列报道,希望为广大消费者,以及洗涤用品行业的生产、科研、营销、管理人员及大、中专院校师生提供参考。 洗衣机是当前大部分家庭必不可少的家电产品之一,在日常生活中,为了方便省力,大家经常用洗衣机洗涤日常衣物。工作一天回到家,争分夺秒地洗澡洗衣,就是为了能够多睡几十分钟;衣服较少又不太脏时,使用快洗模式洗涤,不仅耗费时间少,还省水省电。快洗模式因其较短的洗涤时间为人们争取到更多的休息时间,清洗少量衣物更加环保省事,在当下被广泛使用。然而,不少消费者在使用快洗模式时会出现衣物洗不干净、泡沫漂不干净等问题。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问题呢?  什么是快洗模式? 在回答快洗模式下衣物泡沫难漂净这个问题之前,先来了解一下快洗模式的特点。洗衣机的快洗模式主要用于不太脏的棉麻及化纤织物的洗涤,适合少量小件轻污衣物的快速洗涤,由于洗涤时间较短,所以称之为“快洗”程序。与“标准模式”相比,“快洗模式”主要有这样几点不同: 1. 洗涤时间不同。洗衣机的标准洗涤时间一般在45分钟左右,滚筒洗衣机标准洗时间在1-2小时左右,而快洗模式往往只需要15-30分钟即可完成洗涤,洗涤时间相对更短。 2. 洗衣流程不同。标准模式包含了1次洗涤、2次漂洗以及1次最终脱水的标准程序,快洗程序一般执行的是1次洗涤、1次漂洗与1次脱水的程序。 3. 用水量不同。标准模式在洗涤衣物时使用的总水量较多,快洗模式总用水量相对较少。[1] 快洗模式下为何衣物难洗净? 洗衣机的快洗模式洗涤时间短,漂洗次数少,一般适用于不太脏的小件衣服,在洗涤时间缩短、漂洗次数减少的情况下,若洗涤多件较脏的衣物,且没有使用合适的洗衣液,产生了大量泡沫,就容易造成衣物难洗净等问题。   快洗模式下如何解决衣物清洗难题? 要想解决快洗模式下衣物难洗净等问题,其实并不难,只需要记住以下几点即可: 1. 针对衣物特征选择合适的洗涤模式。若衣物不太脏,且比较轻薄,可以选择使用快洗程序洗涤。 2. 洗衣液使用需适量。快洗模式一般只执行1次漂洗程序,若放置较多洗衣液,产生的泡沫较多,难以漂洗干净,洗衣液用量过少,会导致污渍清洗不干净。 3. 选择合适的洗衣液。快洗程序对洗涤剂快速洁净能力要求高,普通洗衣液在快洗程序下可能无法完全起效,还会产生大量泡沫,增加了漂洗难度,因此需选择适合快洗程序的洗衣液。 什么样的洗衣液适合快洗模式? 洗衣机的快洗程序洗涤时间短、漂洗次数少,对洗衣液的快速洁净力有较高要求,用于快洗程序的洗衣液要能入水即溶,迅速起效。 在使用快洗程序时,若放置的洗衣液产生大量泡沫,泡沫易带走洗涤剂中的表面活性剂,就会使得表面活性剂浓度降低[2],去污力下降,大量泡沫也难以漂洗干净,造成洗涤剂残留。因此,具有高效洁净力的低泡易漂洗衣液更适合快洗模式。以蓝月亮至尊生物科技洗衣液为例,这款洗衣液采用了独特的低粘稳定技术,入水即溶,能够快速释放洁净能量;同时它还采用国际先进低泡配方,易漂洗,洗后无残留[3]。至尊生物科技洗衣液活性物含量高达47%,具备非常高效的洁净力,加上其低泡易漂的特征,非常适用于快洗程序。 快洗模式虽然节能省时,但在洗涤前需要先判断衣物状况是否适合快洗,洗涤时搭配使用高效、低泡、易漂洗的洗衣液,有利于获得更加轻松的洁净体验。  

4次!海安被省政府通报表扬!

2022-06-22

近日江苏对2021年落实有关重大政策措施真抓实干成效明显地方予以督查激励 海安4次上榜! 自然资源节约集约利用综合成效好的地方 无锡市,泰州市,宿迁市,南京市浦口区,沛县,常州市钟楼区,张家港市,海安市,淮安市清江浦区,盐城市盐都区。 2022年对上述地方分别按每个设区市600亩、每个县(市、区)250亩给予新增建设用地计划指标奖励。(省自然资源厅组织实施) 推动科技政策落实和科技体制改革成效明显的地方 南京市,苏州市,宿迁市,无锡市锡山区,邳州市,溧阳市,海安市,扬州市江都区,扬中市,泰兴市。 2022年对上述地方在省科技计划资金安排、重大平台载体建设等方面予以优先支持。(省科技厅组织实施) 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和队伍建设成效明显的地方 无锡市,宿迁市,南京市浦口区、栖霞区,常州市武进区,昆山市,海安市,射阳县,扬州市江都区,泰州市姜堰区。 2022年对上述地方在分配卫生健康重点学科专科建设与人才培养等专项资金时予以倾斜。(省卫生健康委、省财政厅组织实施) 粮食安全责任制落实到位、粮油储备规模和补贴到位、优质粮食工程和优质优价收购推进有力、粮食产业发展质量和效益明显提升的地方 南京市,无锡市,淮安市,盐城市,沛县,溧阳市,张家港市,海安市,连云港市赣榆区,泰州市姜堰区。 2022年对上述地方在省级粮食仓储物流及产业发展专项资金安排和粮食专项扶持政策方面予以倾斜。(省粮食和储备局、省财政厅组织实施)    大美海安  一路向前 未来可期

陶氏、巴斯夫等多家厂商接连宣布不可抗力

2022-05-10

根据Plasteurope5月6日发布于其官网上的消息称,巴斯夫宣布在EMEA(欧洲、中东和非洲)地区的聚醚多元醇,聚氨酯体系不可抗力。   据悉,由巴斯夫和陶氏共同成立的位于比利时安特卫普的巴斯夫陶氏HPPO生产公司仍在努力解决一个月前发生的环氧丙烷生产技术故障问题,这也使其将无法向巴斯夫交付预期数量的环氧丙烷产品。 因此,当地时间2022年5月5日,巴斯夫在致客户信中宣布了关于在欧洲、中东和非洲地区供应聚醚多元醇和基于这些多元醇的聚氨酯系统料的不可抗力声明。由于巴斯夫陶氏HPPO公司无法交付既定的环氧丙烷产品,这将使巴斯夫无法确认5月和6月的订单情况,此外,巴斯夫也无法保证已经确认的订单是否能履行。 由巴斯夫和陶氏共同成立的该环氧丙烷工厂于2009年投产,产能为30万吨/年,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环氧丙烷工厂。它使用了由巴斯夫和陶氏联合开发的HPPO过程。此外,该厂还为巴斯夫的主要多元醇生产线提供原料。 受影响产品清单如下: Lupranol® Balindur® COLO-FAST® CosyPUR® Elastan® Elastocoat® Elastocool® Elastocore® Elastoflex® Elastofoam® Elastolit® Elastopan® Elastopave® Elastopir® Elastopor® Elastoshore® Elastoskin®    Elastospray®  Elasturan®Polyol mixtures 就在五一前,也就是4月29日,上述事件中的另一业主陶氏曾发布紧急通知称,受上游原材料的一家供应商意外事故影响,中断了其向陶氏业务供应关键原材料的能力,受此影响,陶氏的丙二醇供应宣布不可抗力,恢复时间后续通知!     除了上述两家大佬,近日,北美主流聚苯乙烯生产商Americas Styrenics(AmSty)表示,鉴于最近的生产问题和供应链挑战,它正在对其聚苯乙烯产品进行分配流程。   Americas Styrenics在给客户的信函中确认了这一点,并表示预计到6月将减少订单量并限制可用性。该公司表示,PS分配是由于4月27日其路易斯安那州圣詹姆斯苯乙烯单体工厂出现意外运营问题,导致苯乙烯产量长期减少。工厂问题还导致AmSty宣布其原料苯乙烯和乙苯的交付出现不可抗力。   此外,TotalEnergie(道达尔能源)近期在给客户的一封信中表示,由于生产某些等级产品所需的添加剂短缺,TotalEnergie宣布对北美PP产品出现不可抗力。   关于PP产品出现不可抗力的还有ExxonMobil(埃克森美孚)公司,ExxonMobil在致客户的一封信中表示,由于目前的运营限制,它将开始分配特定PP等级的销售。

物流运输:2022年中国外贸主要航线的市场趋势

2022-04-07

刚刚过去的2021年,对多数外贸企业而言,忙碌而艰辛。 疫情冲击后的经济修复,以及部分国家本土供应链受损,出现“全球贸易共振”; 海外制造业补库存进一步带来量价贡献上升,其中上半年偏量,下半年偏价,均阶段性存在正向驱动;由于港口航运等约束,需求端没有办法充分表达,有一部分会被动延迟,供给端存在缓慢释放和“减震垫效应”。然而,登上“高坡儿”的中国外贸企业,也面临空前的压力。 2021年,尤为突出的挑战还有海运费用的上涨。过去一年以来,海运市场先后历经空箱紧缺、洛杉矶港口拥堵、苏伊士运河堵船、深圳盐田港疫情、宁波舟山港疫情等危机。 2021年外贸领域还存在 “三缺”“四升”问题:“三缺”指的是缺芯、缺柜、缺工,“四升”指的是运费、原材料成本、能源资源价格、人民币汇率上升。 多位专家预测,2022年,中国外贸发展面临的不确定不稳定不均衡因素增多。全球疫情反复,经济复苏分化,大宗商品价格上涨、能源紧缺、航运紧张等风险交织。国内经济发展也面临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转弱三重压力。再叠加2021年外贸基数较高的因素,2022年外贸运行面临着“过坎儿”。 然而,随着东南亚复工复产,倘若2022年美联储加息后人民币继续升值、国际大宗商品的价格继续上涨,这种单纯比拼成本的竞争模式还能持续多久?有外贸人士表示,中国企业已经到一个临界点上,咬紧牙关地挺。在市场经济的调解下,好多支撑不住的企业可能就会死掉,而新的企业可能会起来。   市场走向如何? 马士基在最新发布的亚太区物流供应链1月市场资讯中指出,尽管全球新冠疫情反反复复,传播性极强的变异毒株“奥密克戎”也引人担忧,但在全球经济持续扩张的大环境下,预计2022年全球的集装箱货运量仍会持续增长。     新趋势 据专业分析人士的预测,尽管全球贸易受到地缘政治紧张局势等风险因素的影响,2022年预计集装箱货运量仍然会有所攀升。马士基估计2021年全球集装箱数量增长率会达到7.8%。 12月份全球制造行业的表现异常坚挺。1月份发布的全球综合采购经理人指数(PMI)数据显示,尽管面临交货延迟以及新冠疫情等诸多挑战,第四季度制造业领域依然呈现出非常乐观的态势。12月份,中国制造行业PMI指数有所增长,已经连续两个月突破50.3,由此可以看出,随着二月份中国农历春节假期的来临,中国经济仍旧显现出扩张模式。 但挑战依然存在--德意志银行的货物拥堵指数表明,广泛供应链领域仍然面临重大压力和供应链受阻问题,其中港口拥堵和内陆运输延迟是最主要的问题,而货运费率预计仍将继续升高。    新动态 集装箱和舱位压力依然存在:预计中国农历春节期间货运舱位将会十分紧张,但这种局面在第5、6和7周预计会有所缓解。马士基将利用假期时间重新调整运输服务并恢复船期准班率,预计不会出现重大空窗期。一些地区将出现集装箱供应紧缺,建议承运商考虑使用20尺集装箱和冷代干柜(NOR)来代替40尺集装箱。 主要航线的市场趋势: 亚洲至北美:由于港口出现拥堵,预计运力将持续下降。为了缓解减航带来的影响,马士基在1月份调用了5艘加班船,以满足客户在中国农历春节前的海运需求。北美港口的情形不久后可能会有所好转,建议客户延长预计到达时间与实际离港时间之间的交货周期。 亚洲至北欧:由于中国农历春节前夕需求高涨,舱位一直相当紧张,但预计需求水平很快会恢复正常。马士基将根据需要协助客户部署加班船。如果观察到船舶利用率较低,尽快恢复船期准班率。还启动了大量船舶重置(CA online)计划,因此从第7周起,承诺周数和航行周数将全线保持一致。 亚洲至地中海:为缓解停航和延误而导致的运力缺口问题,马士基已部署了3艘加班船,并将继续采用内部转运或调用加班船的方式实现更早交付。AE12和AE15航线也在进行结构调整,并已暂停部分港口的挂靠,从而限制泊位延误的影响。另外已经开始整合中国农历春节后的供应渠道,还计划在中国农历春节的货运淡季安排减少船只停靠,以促使船期逐渐恢复正常。 主要港口动态: 亚洲:码头业务繁忙,目前正在以高密度运作,但目前延误率较低。由于疫情封锁措施,天津津南地区的货车服务业务已暂停。鉴于天津港可能出现延迟问题,建议客户先行咨询我们的客户体验团队,确认是否可以更改货物装卸港口。 欧洲:拥堵现象普遍存在,多个港口的堆场密度已处于临界水平。费力克斯托港的拥堵问题最为严重,候港时间长达7-10天。其他大多数港口的等候时间为2-4天。因受运营限制,地中海地区的以色列港口已关闭。同时,科佩尔、里耶卡和的里雅斯特地区也因供应链受阻问题导致出现运输限制。

欧盟“碳关税”落槌!中国出口何去何从?

2022-03-23

3月15日,欧盟27国的财政部长采纳了欧盟理事会轮值主席国法国的碳关税提案。这意味着欧洲各国支持采取碳关税措施。 应对气候变化,2020年1月15日,欧盟通过《欧洲绿色协议》,就更高的减排目标达成一致,共同承诺2030年温室气体排放要比1990年减少50%至55%,到2050年实现碳中和。 2021年7月,欧盟委员会首次提出碳关税提案,并计划于2023年1月1日起开始实施。 该关税的征收范围包括:水泥、化肥、铝和钢铁等行业。 根据提案,2023年至2025年是该碳关税实施的过渡期,进口产品无需缴纳碳关税,但进口商需每季度提交包括当季进口产品总量、产品直接和间接碳排放量等信息在内的报告。 2026年起,欧盟将正式全面开征碳关税。 这一进展并不意味着欧盟碳关税已经走完立法程序。它意味着继欧委会之后,欧盟理事会也形成了自己的碳关税方案。 欧洲议会的方案预计在今年7月确定。然后就进入三方协商阶段,以达成最终通过的法律文本。 对我国的影响 分析人士指出,欧盟碳关税政策预计从2023年开始实行,这将对温室气体排放量高的企业带来重大挑战。 波士顿咨询(BCG)最新研报深入分析了欧盟碳关税对重点行业的经济影响,发现碳关税对行业利润的侵蚀影响可高达40%,而且整个产业链上的企业都将感受到成本增加带来的影响。 碳关税还可能改变出口欧盟企业的竞争优势。 欧盟绿色协议中的税收措施 以钢材行业为例,中国钢材企业因为碳排放较高,出口欧盟需要缴纳高额的碳关税,相较于其他国家碳效率更高的钢材企业而言,中国出口钢材的成本优势将会缩小。 此外,欧盟现在已经要求企业评估、报告、计算产品的碳足迹成本,在全球减排压力倍增的情况下,欧盟可能很快会对向欧洲出口产品的企业作出同样要求。 在全球低碳转型的大背景下,中国企业应该积极响应,巩固市场竞争力。 资料显示,中国的能源结构,“富煤、贫油、少气”,现在是世界上最大的能源消耗国,2020年能耗折合标准煤将近50亿吨,碳排放将近100亿吨,也是世界上最大的碳排放国家,占全世界碳排放28%左右,我们的碳排放超过了“美国+欧盟+日本”三大经济体排放的总和,大约是美国的2倍,欧盟的3倍。 中国气候变化事务特使解振华近期指出,我国煤炭消费占比仍然超过50%,我国单位GDP能耗是世界平均水平的1.4倍,是发达国家的2.1倍,而我国单位能源碳排放强度是世界平均水平的1.3倍。 另一面,利好中国新能源产业特别是光伏、风电产品。 SolarPower Europe 的最新报告《2021-2025年欧盟太阳能市场展望》显示,2021年是欧洲太阳能行业又创纪录的一年。 2021年,欧盟估计将有25.9GW的新光伏装机容量并网,比2020年19.3GW增长了34%,并且打破了十年内21.4GW的最高记录。 机构数据显示,作为全球最大的新能源研发与制造大国,中国2021年出口了40.9GW的组件到欧洲市场,相较前一年的26.7GW同比成长了54%。 受惠于能源转型趋势,欧洲持续维持最大的组件进口市场,全球占比46%。 主要的国家包括了荷兰、西班牙、希腊、葡萄牙、波兰和德国,都达到了GW级以上的进口量,其中荷兰为中国的第一大出口国,全年总量来到了23.8GW。 相对于传统能源,光伏、风电、氢能均为二次能源,不受材料、空间、资源的影响,且由于光伏、风电已经具备经济性,特别是在欧洲地区,各国人民对新能源的使用意愿较高。 而在3月8日SolarPower Europe 官网发布了题为“RePower EU with Solar: The 1TW EU Solar Pathway for 2030”的信息显示,欧盟委员会副主席Frans Timmermans提出一项能源战略,旨在尽快将欧洲与俄罗斯天然气分开,同时保护公民免受痛苦且日益严重的能源价格冲击,到 2030 年,欧洲的太阳能容量将达到 1 TW。 此前,Solar Power Europe发布的《2021-2025欧洲光伏市场展望》显示,截至2021年底,欧洲累计光伏装机为164.9 GW。如果欧洲碳税得到全面通过,1TW目标将会被实现。

欢迎江西上高县领导莅临指导工作

2022-03-11

 又是一年春好处,勤劳的中国人已经辛勤的在工作岗位上开始奋斗。近日,江西省上高县一行领导不远千里,一路奔波劳顿、不辞劳苦莅临我司指导工作。     总经理金瑞先生和生产部主管姚晓辉接待了江西领导一行,在会上金总介绍了公司的产品及公司的发展现状。江西领导表达了对我司的关心,也期待公司发展壮大后能在上高县扩产。绿色表面活性剂项目是“碳中和”产品中的重要一环,在未来的发展中也一定会有一席之地。 公司自成立以来,接待过省部级领导的督导检查,省内外专家的实地论证和各级领导的关怀,相信在各级领导的关怀下,万淇生物一定能够发展壮大,成长为绿色表面活性剂行业的知名企业。

开工大吉

2022-02-07

牛牛奋蹄辞旧岁,虎虎生威迎新年-2021万淇年终总结及表彰先进会议

2022-01-28

  2022年1月27日,万淇股份年会顺利举行。在新年伊始之际,回顾2021过往辉煌,展望2022璀璨未来。     在2022年年会上,颁发和表彰了2021年的优秀员工。对万淇股份做出贡献的员工给予了充分的肯定和鼓励, 相信新的一年他们会继续做出自己的贡献,对于其他员工也是一种激励和鞭策,我们唯有踔厉奋发、笃行不怠,方能不负公司、不负职责、不负自己。   万淇虽然再过去的一年取得了不错的成绩,但是并不能高枕无忧还要很长的路要走,我们要常怀远虑、居安思危,保持战略定力和耐心,“致广大而尽精微”。  

分类

相关文章